钟桂清,顺德区业余体校中级田径教练,执教十七载,致力发掘学生运动潜能。她是原国家队队员,原省队运动员,全国锦标赛冠军,打破女子撑杆跳高世界纪录。

田径运动是所有运动项目之母。不积跬步,无以至千里,田径运动亦是相同的道理。只有前期打好扎实基础,通过不断训练提升个人的体能,才能突破自己获得好成绩。钟桂清教练透露道,现在带的这班学生是小学时发现他们有田径运动的潜力,便开始集中培养,慢慢的带着他们开展系统化的练习,转眼间就带到他们高三。未来,也将亲手送他们到更高的体育平台,接受更好的体育训练。
从小学到高三,十二年训练之路,教练与学生前赴后继、共同打拼,早就结下深厚的感情。正如钟桂清教练所言,与学生的相处久了就如自己孩子般,日常除了负责他们的项目训练,更多的是充当一个父母的角色,教会他们如何做人。十二年训练时光,每日反复进行着枯燥艰苦的训练。毫不例外,中途也出现不少想要放弃学生,他们因为害怕艰苦的训练,而轻易放弃自己的潜力和未来成功的机会。
提到这方面,钟桂清教练略感可惜道,每每听到学生想放弃练习体育,都会为此感到可惜。看着一个值得栽培的体育苗子,由一开始毫无田径基础,通过不断的训练和比赛,发现自身不足、继而加强训练,再次突破自己、超越对手;却因为一时的迷失、目标不够坚定就轻言放弃,确实心痛可惜。一旦放弃,昔日所付出的心血,将付诸流水,而最为惋惜的是看着自己的学生,仅因一时迷茫忽视自己的特长优势,从此便埋没了自己。
用心良苦,坚持“两条腿”教育理念
体育生和艺术生一样,除了要兼顾自身的特长专业课之外,还要巩固好自己的文化课。钟桂清教练认为,体育教育就是要坚持“两条腿”走路,唯有抓好自身特长专业和文化课程才能走得更远更稳。学生日常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,在不占用日常学习的时间,还要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体育训练。两者兼顾,做到双方相互协调、互不耽误绝不是件轻易的事。
“体育人想法很单纯,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目标,就是怎样提高自己水平拿到冠军;可在锻炼的过程中又是比较辛苦的,所以最后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很不容易,日后的生活都是比较坚强、能吃苦的”,钟桂清教练如是说。
一路相伴,幸福感无法言喻
十多年的执教生涯,钟桂清教练坦言道,能一路见证他们的成长,当中的自豪和幸福感难以言喻。提到得意门生许康明,钟桂清教练印象最深刻,许康明现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运动训练系。当时学校二月底开学,三月份进行报考,到四月份就要考试了,整个过程也就两个月左右。钟桂清教练得知自己的学生以华南师范大学为目标,高兴之余还不断鼓励支持他要坚持目标,并随即为他量身设计好一整套系统化的训练计划。
三四月,天气多变,许康明一时大意就感冒发烧了。感冒初期,许康明仍坚持训练,钟教练也根据许康明的身体状况适当的减轻日常的训练量;后来感冒加重导致发烧,只能停止一切训练,在家休养一周至身体康复。身体刚好,准备正式投入训练,此时又天公不作美经常下雨,没法到户外进行跑步训练;可等天气好了,许康明又因为自身状况导致脚肿,无法穿钉鞋训练,一波三折经过这番折腾,许康明的信心一度受挫,想放弃考试。钟教练深切理解许康明此时的心理感受,便鼓励他既选择目标,就不该轻易放弃,坚持到最后终有收获。因脚肿不能穿钉鞋进行400米栏训练,钟教练及时转变训练计划,带着许康明到凤岭公园,跑楼梯锻炼腿部力量。
就这样,在钟教练的鼓励下许康明凭着自己的毅力,超水平发挥取得自己最高的成绩,如愿地考上华南师范大学。回忆起这段故事,钟教练感慨道,练体育有天赋固然是件好事,但更重要的是持之以恒,学会坚持与努力。没有人天生就是冠军,都是需要不断努力训练,不断突破自己的心理关口,超越自己、战胜对手,能获得辉煌的成绩。